• 王旭:发出纪实摄影之声

    我大学里所学的专业,摄影是主科。入学后,零基础的我稀里糊涂地当上了摄影课代表。几节课后第一次采风拍摄,老师鼓励大家给报刊投稿,我共拍了11张照片,竟然有4张见诸报端。从此我热衷于投稿,一发而不可收。课余时间多在图书馆里阅读摄影书籍,做笔记、写体会,还时常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了解更多

    2023-12-26

  • 小鹿 Lawrence:用影像打败时间

    作为一个视频博主,我一直十分关注与重视器材技术的升级迭代, 我认为任何技术的突破对于创作者来说都是一次解放。它不仅会打破行业的门槛,还能让我们在创造力和想象力上更进一步。例如在传统视频摄影中,跟焦是一项十分耗费精力的事情,而现在我在使用索尼微单以及视频机拍摄时,只需将这项工作交给芯片与 AI 即可,

    了解更多

    2023-12-26

  • 章友棣:百分之七十一

    出生在东海之滨的我,从孩提时代起就对广袤的大海情有独钟。在成长和创业道路上,每当身倦心疲时,我会选择远离喧闹的都市,带着相机孤身来到僻静的海边,让扑面而来的海风吹走心中的烦闷和愁绪,用镜头尽情与大海交流对话,用影像展现大海的深邃、博大,使自己的心灵得以放松,回归宁静。

    了解更多

    2023-12-06

  • 陈长青:海・无垠

    我时常游走于家乡的海边,在苍茫与霞光里眺望,目之所及的视线,慢慢淹没在这宽阔天际,随之烦躁的内心,堕入这无比深邃的安宁。

    了解更多

    2023-12-06

  • 肖昊田:大海·月空

    我从小生长在大海边,我爱大海,也爱那浩瀚的月空。每当月亮从海面跃出的那一刻,我都激动不已。

    了解更多

    2023-12-06

  • 李国颖:营口鸟浪

    每年4月和9月,是鸟类迁徙营口的高峰季节。迁徙的鸟类有几百万只,包括以鸻鹬类为主的多类鸟种。它们春季从澳洲和新西兰出发,秋季又从北极和阿拉斯加飞来,通常在营口海滩休整一个月,通过捕食海洋生物补充能量。

    了解更多

    2023-12-06

  • 朱柯丁:一半

    我因为热爱大海而开始潜水,十几年来,我与美丽的海洋和神秘的水底世界结下了不解之缘。每一次潜水中最神奇的部分之一就是当海水吞没了我一半面镜的时刻。海平面是从一个世界到另一个世界的过渡部分,是大海与陆地的一次联姻。

    了解更多

    2023-12-06

  • 晴天:深蓝

    2019年8月,我作为水下摄影组成员的身份在菲律宾薄荷岛参与了一次自由潜深度挑战赛。自由潜水是一项对技术、装备、身体素质要求都十分高的运动,低氧昏厥、痉挛、肺部挤受损都是常见的潜在危险。运动员下潜时,大多是沿着绳索下降至几十乃至上百米的水下。在水中,身体受到的压力常常是陆地数倍,这些压力不仅直接作用于人体,而且会引起人体内部复杂的物理和生理,乃至心理变化。因为每个人的比赛下潜机会只有一次,所以我的拍摄机会也只有一次。这些都给我的拍摄带来极大的挑战。

    了解更多

    2023-12-06

  • 岳鸿军:逐梦深蓝

    摄影是一门用光的艺术,水下摄影更是如此。在浩瀚无垠、光线微弱的大海里,与不同种类的海洋生物不期而遇,运用不同流明的聚光筒灯、不同功率的闪光灯,可以拍摄出光影变幻的水下摄影作品。因此,神秘莫测的海洋世界是发掘光影艺术的试验场。

    了解更多

    2023-12-06

  • 付亮&曾薇薇:远洋的生命

    我们的拍摄多集中在太平洋的珊瑚金三角海域,特别是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海域。我们用相机记录了这些海域里小型生物的独特生存方式,包括它们捕食、繁殖,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它们的存在,保持了海洋生态的多样性,是海洋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镜头,向人们展示这些海洋生物的独特魅力,唤起人们对海洋环境的保护意识。

    了解更多

    2023-12-06

  • 林添福:水卒馆

    广西北海侨港镇有个十分传统的渔市码头,对外批发零售各种刚刚上岸的海鲜食材,摆在箩筐里的渔货吸引了我的注意,尤其是几款无脊椎的海鲜,其形态酷似萌版的外星人,单独看有独自的特点,群聚时又是一番景象,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力。2020年底,我开始了《水卒馆》的专题创作,每天天未亮我就到渔市上转悠,有合适的渔货便买下来进行拍摄。

    了解更多

    2023-12-06

  • 杜颖鑫:蚀

    这一系列作品以海洋垃圾污染作为拍摄主题,运用创意摄影的方式来探讨环境保护问题。

    了解更多

    2023-12-06

  • 克里斯蒂·李·罗杰斯:众生潮汐

    对于在夏威夷长大的我来说,被水所包围令我感到一种来自自然的爱。水是有生命的,并且赋予万物以生命,没有它,我们就无法生存。水是自由、纯洁的,是我们的命脉。水下最神奇的地方,在于没有任何东西被束缚,一切皆有可能。水下对我来说是离开“现实”世界的一个重要步骤,它能够创造一个新的现实。

    了解更多

    2023-12-06

  • 伊丽莎白·迪德里克斯:渐变的视线

    我曾经一直试图结合雕塑与摄影这两种媒介创作,而近年则开始尝试模糊绘画与摄影的边界。我想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于光线、色彩和构图,而不是环境本身。这些关于水下的系列作品,色彩显得尤为重要。

    了解更多

    2023-12-06

  • 李春霞:海上奥林匹克

    青岛,是我一直生活的城市,它有着得天独厚的海边运动氛围。

    了解更多

    2023-12-06

  • 陈雨潇:浪人笔记

    《浪人笔记》摄影项目始于2017年,目前持续进行中。此项目将镜头对向以冲浪作为生活方式的年轻一代。在中国,以冲浪作为原点的生活方式已开始逐渐形成社区群体,我通过沿海旅行的方式,以“自然”“浪人”“冲浪”作为深入这种生活方式的线索,寻找他们选择“冲浪”的行为本身,以及他们在精神层面的共性。

    了解更多

    2023-12-06

  • 李好:海在低处

    十多年来,我不断地行走在这片海滩上,尽可能让我的镜头贴近低处的海和在海上劳作的渔民,贴近他们的内心。我试图让照片自己去诉说海的故事,海的疼痛。是的,我眼中的海幽暗悲伤,涛声喑哑。在穹顶之下,它依旧无边无涯,匍匐于低处,亘古未变地抚慰着大地。

    了解更多

    2023-12-06

  • 颜劲松:渔业集锦

    “集锦式”摄影长卷是我渔业主题创作中最主要的表达和呈现方式。我试图以场景组合来加强叙事,以体现浓郁的渔业人文风情。“还原场景,超越场景”是我的创作目标,我希望通过一幅长卷摄影作品能够艺术化地、全景式地表现我所要表达的故事内容和场景。

    了解更多

    2023-12-06

  • 杨开泰&RΩ:在海边

    大海以岛屿、岩石、光影、植物和人类来谈论它自身。当词语隐去,具体的事物浮现。《羊水》《正午海岛》《ST先生的寻根之旅》这三组作品从海岛生态、海岛日常与海丝文化三个维度展现了海洋与人的共生图景。与真实的大海相遇时,目光当慷慨如日光,洒向一切事物。

    了解更多

    2023-12-04

  • 朱岚清:沉船发掘记

    1973年,在泉州湾后渚港附近的海滩上发现一艘宋末时期的沉船。经过一年的考古发掘与数年的调查研究,古船发掘小组将一段古代泉州港的航海与商贸历史呈现出来。这艘宋末沉船被认定为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木帆船,它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古代高超的造船工艺的同时,沉船上遗留的物品也成为了当时繁荣的本地制造业与对外贸易的直接证据。沉船作为一个指引,指向了一段已知历史的方方面面,也为这里的人们指向了更多的未知。

    了解更多

    2023-12-04

  • 郑川:宁波港——重现与改建

    这是一个摄影+设计+文献的影像文本,探讨用图像来描述记忆,用虚拟来替代缺席,用实景又重回现实,完成对一个城市标志性建筑的深层梳理来探索港口城市社会的变迁。

    了解更多

    2023-12-04

  • 张晓:海市蜃楼

    相比与之前的使用照相机,我现在更执著于去使用图像。我这些年一直在尝试新的图像生产方式。如果说不破不立或许有些决绝,那么通过用这些偶然间获得的有趣图像去跟之前的作品“告别”,将是一种比较轻松合理的方式。

    了解更多

    2023-12-04

  • 刘秋菊:填海之时间的切片

    钦州港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之一。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将钦州港打造成中国南方第二大港”的构想……但囿于国运国力、技术能力、历史机遇等种种因素,一直没有落地。100年后的今天,“一河贯通,八桂向海”,平陆运河正全线开工建设,作为平陆运河出海口的钦州港也迈进了全球前50强。

    了解更多

    2023-12-04

  • 朱元杰:海上明珠

    这组作品拍摄于中国渤海三大海湾之一——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渤海湾,渤海湾有丰富的油气资源。由于渤海湾为陆上黄骅含油凹陷的自然延伸地带,生油凹陷面积大,第三系沉积厚,含油前景很大,为中国油气资源较丰富的海域之一。曹妃甸紧邻渤海湾,港口繁多,大大小小的船只来去往复,是京津冀地区重要的港口。

    了解更多

    2023-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