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合与照见:互为媒介的植物与摄影

    由光开始,植物与摄影就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万物提供能量,摄影是光的记录、光的艺术,两者都依赖光而存在。光合作用的英文合成词“photosynthesis”中的词根“photo”,本意是“光”,后来也被赋予“照片”的意思。植物通过叶绿体的光合作用,把阳光转化为能量,它就像一台活的照相机,捕捉光线在地球上留下的痕迹,创造出一个有生命的世界;摄影同样是通过对光的捕捉,创造了一个影像的世界。

    了解更多

    2024-03-15

  • 不止于记录:节日、社会与影像

    节日的重要性对于人类社会而言从来都无须赘述。作为某种仪式或习俗,节日可以是宗教性的、季节性的、历史纪念性的,也可以是民族的、国家的、社群的乃至家庭的。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节日呈现出千奇百怪的样态,充分体现着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在变换的时空光谱上,节日也不断演变、分裂、融合,为构建集体记忆和身份认同提供源源不绝的养料。尽管样态万千,也尽管每一个节日都有着它自身的社会、文化和历史生命,但所有节日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它们对于日常生活而言具有一种“抽离的效用”(the efficacy of extraction)。任何的节日,一方面尝试着将自己特殊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区别;另一方面又通过这样的一种特殊化,将某些信仰、观念和价值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实现社会整合。

    了解更多

    2024-02-07

  • 流影存风 | 对革命摄影家刘峰的回顾与解读

    在中国革命年代,有据可查的摄影家近百人,他们的作品是我们国家、民族最深切动人的感情和记忆。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摄影文献研究所(SACP)长期关注于革命时期的影像档案研究,已经汇集成了容纳数百万件作品的影像档案数据库。作为SACP发起的“百人百年”项目的一部分,2023年12月25日至2024年2月29日,《流影存风——刘峰百年摄影文献展》在高帆摄影艺术馆(GPM)举办。作为我军培养的第一批摄影工作者之一,刘峰用镜头完整地记录了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时期的历史进程。通过展览、画册等形式,刘峰的摄影生涯被重新点亮。

    了解更多

    2024-02-07

  • 江融 | 在肖尔开放性影像的背后

    2024年1月21日《永久的当下:斯蒂芬•肖尔回顾展》在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完整展出肖尔四个系列的327幅作品,观者可以从展出的作品中看到肖尔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的连续性创作的经历,以及 2020 年至 2022 年创作的全新艺术探索的作品。

    了解更多

    2024-01-25

  • 李舸:让传统成为创新的基石

    今天的摄影人应该如何去应对新技术带来的摄影文化生态变化呢?我想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要站在自己的文化母体之上,坚持自己的文化基因。任何一个艺术门类都是文化的生发,文化起到振奋民族精神,维系国家认同,促进经济社会和人全面发展的作用。

    了解更多

    2023-12-28

  • 王建军:创意空间就在山之巅

    1980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中国西部还比较落后,宣传也比较少,那时我就萌发了一个想法:用自己的爱好—摄影,来反映我们部队所在的中国西部丰富的自然景观、多彩民族文化和厚重的历史沉淀。1995年我离开军营,走上职业摄影师的道路。几十年来,我用影像记录下了很多名山大川,记录下了广袤的西部大地。

    了解更多

    2023-12-28

  • 奚志农:为保护而拍摄

    中国自然生态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参与,为此我于2002年创立了“野性中国”这个机构,希望更多有识之士能够通过这个平台发声,以影像为手段向公众呈现自然之美。2009年,我们把被誉为自然摄影界“奥斯卡”的“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Wildlife Photographers of the Year,简称WPY)引进到中国来,就是想让中国的摄影师和普通公众知道国际上的野生动物摄影是一个什么样的标准。

    了解更多

    2023-12-28

  • 陈杰:藤梯变钢梯的影像力量

    从2016年5月12日到2020年5月12日,悬崖村从“发现”到修钢梯,再到扶贫项目实施,整体搬迁到县城易地扶贫安置点,实现了四年一跃千年的变迁。在此期间,我先后11次探访悬崖村,记录悬崖村一步步的变化。我使用的相机从索尼α7R Ⅱ,到α7R Ⅲ,再到α7R Ⅳ,先后发表了40多组图片故事,20多条视频新闻短片。我所采访的文字和图片,集结成纪实文学图书《走出悬崖村》出版,同时纳入画册《遥远的村庄·变迁》中。

    了解更多

    2023-12-28

  • 石广智:我的白山黑水情

    长白山冰雪是热门拍摄题材,有相当多的好作品。如何拍出与众不同的风景,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我常喜欢从微观细节处入手来描绘我心中的风景:雪的纯净,水的柔情,岳桦树的倔强,水中倒影的美丽,光与影的对话,雪与水的交融,等等。

    了解更多

    2023-12-28

  • 顾勤:光与水的孩子

    “光与水的孩子”是以江苏省残疾人游泳队为关注对象的一组作品。我从2021年开始筹备,历经两年拍摄,跨越3690公里,在与这些运动员们一同生活、 一同训练的过程中,记录下了他们的拼搏、坚强与自信。

    了解更多

    2023-12-28

  • 谢墨:美好的世界 摄影的初心

    回顾自己的摄影历程,我发现我就是想把自己对这个美好世界的感觉表达出来,这也是我摄影的初心!

    了解更多

    2023-12-28

  • 王琛:足迹 随“一带一路”延伸

    我喜欢自然、生态、环保,喜欢美的东西。拍人文题材有时会有些压力,而拍风光对我来说是很写意、很舒服的事情。最近我也参与了“索尼与生态摄影同行”活动,旨在分享索尼器材在自然生态摄影中的使用经验。借助功能越来越全面、性能越来越出色的索尼相机,获得高品质的、精彩的生态照片的机会大大提升。相信这种公益活动也会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生态摄影队伍中来。

    了解更多

    2023-12-28

  • 李泛:拉近情感距离 捕捉生活真实

    ​我的摄影创作以人文题材居多。面对瞬息万变的人文场景和故事现场,器材的小巧便捷无疑是很重要的。小巧的机器,便捷的操作,才能随机应变、驾驭各种人文场景的出现,甚至在拍摄过程中,关键时刻还要能够“迷惑”对方,使对方把专业的器材当作“业余的玩具”。

    了解更多

    2023-12-28

  • 林铭述:用技术呈现光影的音符

    在我看来,音乐和建筑是两门最接近的艺术,一直也有“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样的观念。当音乐在瞬间停顿形成固化空间时,会看到它的结构比例和均衡与建筑十分相近,具有一种和谐美,所以一些音乐元素也自然地会渗透在摄影之中。

    了解更多

    2023-12-28

  • 岳鸿军:美好故事在水下

    我的生命与水有着紧密关联。我生长于乌江边,年少时就常在江中横渡。参加工作后的一次九寨沟之旅让我拿起了相机,步入了摄影艺术的殿堂。

    了解更多

    2023-12-28

  • 柳军:我的镜头从没离开过“人”

    很多人认识我,都是通过我在老山前线所拍摄的《战士之死》《别忘记他们》《出击》等战地摄影作品。那些作品不仅是共和国一段硝烟战火的历史见证,更是我个人的一段青春往事。

    了解更多

    2023-12-28

  • 陈雅:沉迷于视频的 丰富与灵动

    我大约是在十年前开始热衷于在旅途中拍摄视频。感觉拍视频比拍照片来 得更有趣、更丰富、更灵动。视频结合音乐制成旅行的回忆带给人感官上的共鸣,这是照片无法比拟的。

    了解更多

    2023-12-28

  • 林海音:影像 串起一路风景

    无论是人文摄影,还是拍摄人像,我都倾向去拍摄一些更自然、更有温度的画面——摄影是一种艺术的表达,在按下快门之前,其实你已经有意识地选择了你所看到的美好、心情以及生活和故事,最后定格成有温度的一瞬间。你会用摄影去创造一些有意识的内容,就像演奏音乐一样,将感受和意识用艺术的形式去传达、去影响更多的人,让大家都能感同身受,拥有相同的情绪,这对我来说更有意义。

    了解更多

    2023-12-28

  • 凌子川:无数的它们 都是伙伴

    拍鸟不仅需要耐心,更需要专业知识,因为自然界的鸟类不会像模特一样准时准点地出现在你面前。拍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等待和寻找鸟类中度过,越是有经验的摄影师就越能结合当地的生境、季节、天气以及鸟类的生活习性等特点对于目标鸟种的出现做出判断,这一过程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交融,因为你要像鸟那样去思考才能理解它们的行踪和行为方式。

    了解更多

    2023-12-26

  • 罗韬:苍穹逐梦 寻影九天

    由于童年时对于航空飞行留下了深刻印象,让我即使在成年参加工作以后依然时常关注着与飞机有关的一切。1997年的某一天,我去首都机场接人,意外发现了拍摄飞机起降的好机会,从此一头扎进了航空摄影领域不能自拔。2010年我第一次拍摄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即“珠海航展”),2012年第一次走出国门去拍摄了新加坡航展。从那以后,英国、俄罗斯、韩国、巴林、比利时……世界各国的大小航展我都曾参与拍摄,积累了航空航天拍摄的丰富经验。

    了解更多

    2023-12-26

  • 赵谦:拼凑虚拟的平行空间

    “边缘及边角料”的拍摄始于2014年下半年,在创作过程中,我弱化了日常之物的功能属性,照片被视作一种编辑材料进行了重组,拼凑出一个“虚拟”的平行空间。

    了解更多

    2023-12-26

  • 魏征:热爱才会钻研

    2002年我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进入中国体育报业总社工作。最初我是一名图片编辑,用了两年时间看了很多体育类的照片,到了2004年左右我才有机会拍摄体育比赛。由于之前的拍摄经验少,所以很多瞬间都抓不住,拍摄的大多是运动员在比赛之外的情绪流露或是肢体动作。而如今我已经在体育摄影行业工作了21年,拍摄过8届奥运会,还有世界杯以及其他一些单项的体育赛事。

    了解更多

    2023-12-26

  • 储卫民:呈现不一样的中国风景

    从2017年成为职业摄影师至今,在个人的商业拍摄之外,我一直在思考如何以个性化的方式呈现出不一样的中国风景。

    了解更多

    2023-12-26